清平乐·太山上作

清平乐·太山上作朗读

江山残照,落落舒清眺。涧壑风来号万窍,尽入长松悲啸。

井蛙瀚海云涛,醯鸡日远天高。醉眼千峰顶上,世间多少秋毫!

译文

放眼远望,江山映一抹残阳。分明莽莽苍苍。深涧幽壑风来,万千孔穴呜呜作响,汇入松涛声悲壮。

如井蛙面临大海云涛观赏,似醯鸡看到了日远天长。在这千峰顶上,醉眼朦胧微张;见世间多少事务,原来不过与秋毫相当。

注释

词作于金亡后二年(1236),时作者与友人游泰山。太山,即泰山。

井蛙:作者谦称。井底之蛙,由于受的狭小环境的局限,不知道有个大海,因此也不可能去谈论大海。

醯鸡:醋瓮中一种小虫(即蠛蠓)瓮子有盖盖着,不见天日;一旦揭去盖子,它就见到天了,为词人谦称。

参考资料:

1、陈器之.《历代诗词曲千首精译 下册》:湖南人民出版社,1998.09:第1243页

清平乐·太山上作创作背景

  公元1233年蒙古军占领金首都汴京,元好问被羁管于聊城。蒙古太宗八年(1236),他获得自由,暂居冠氏。这年三月,一位友人将赴泰安,约他同行。在三十天的旅行中,他游览了东岳泰山并写下了散文《东游略记》、《游泰山》诗和这首《清平乐》词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元好问著.《元好问集》:三晋出版社,2008.8:第142页


元好问

元好问,字裕之,号遗山,太原秀容(今山西忻州)人;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,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;七岁能诗,十四岁从学郝天挺,六载而业成;兴定五年(1221)进士,不就选;正大元年(1224 ),中博学宏词科,授儒林郎,充国史院编修,历镇平、南阳、内乡县令。八年(1231)秋,受诏入都,除尚书省掾、左司都事,转员外郎;金亡不仕,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;工诗文,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;诗词风格沉郁,并多伤时感事之作。其《论诗》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;作有《遗山集》又名《遗山先生文集》,编有《中州集》。 ...

元好问朗读

猜你喜欢

三宫九庙事方危,狼子心肠未可知。

若使无人折狂虏,东南那个是男儿。

前程在处暗危机,脱迹红尘入翠微。清水一竿张钓具,白云四壁挂樵衣。

马惟画骨空嗟瘦,龙不点睛那解飞。差有陈编相伴住,时将诗句洗前非。

闲倚蒲团向日眠,不能归老岳云边。
旧时僧侣无人在,惟有长松见少年。

一热竟如许,炎荒热转加。长途困行旅,烈日炙桑麻。

树影乘凉盖,泉声止渴茶。舆中犹惮暑,还为仆夫嗟。

天坛云似雪,玉洞水如琴。白云与流水,千载清人心。
君携布囊去,路长风满林。一入华阳洞,千秋那可寻。

自度吾生不久长,老怀犹自爱风光。

春来扶杖观花急,夏到穿林看筍忙。